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报道媒体报道

“大楼不值多少钱,最大的资产是人才!”

2006-05-09 信息来源:媒体报道

          本报记者 姜圣瑜 翟慎良
《新华日报》 ( 2006-05-09 第01版 )


     身为院士,又是南瑞继保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,沈国荣毫无疑义地成为带领公司发展的“头马”。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沈国荣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珍惜。
  “我们的大楼其实不值多少钱,公司最大的资产是人才。”沈国荣又像是慧眼识才的“伯乐”,让一匹匹“千里马”在南瑞继保脱颖而出,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创新创业中得到了驰骋施展。


  “送出去”与“请回来”


  在南瑞继保采访,记者听到了两位年轻人被“送出去”和“请回来”的故事。


   陈松林,研发部电网保护部经理。1991年,陈松林大学毕业后进入南京自动化研究所(南瑞继保前身),在工程、设计、生产、研发等不同岗位摸爬滚打了5 年后,陈松林觉得工作渐入佳境。但1996年7月的一个晚上,他突然被沈国荣叫到办公室。“清华大学有个读研深造的机会,你愿不愿意去?”毫无准备的陈松 林又惊又喜。“当然愿意,可是我手中担负的工程与研发项目怎么办?”“别担心,工作和其他杂事,公司都会替你妥善安排。9月份你就放心去读书吧。工作后再 读研,你带着问题去深造,自然会有很多收获,将来对公司的贡献也更大。”
  在清华的3年,陈松林不仅工资照发,学费、路费公司全部报销,还为他 提供了手提电脑等“奢侈品”。而事实证明,沈国荣在人才培养上的“投资”没有打水漂。陈松林师从清华的权威专家,学习“发电机内部短路计算”。1999年 6月学成归来后,陈松林投入到了高电压等级电力系统主设备保护项目的研究与开发,相关产品迅速面世。短短的两年中,南瑞继保的主设备保护相关产品占据了全 国40%的市场份额。2004年,“RCS-900系列主设备保护”还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。“现在回想起来,清华的求学经历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大 影响,我很感激沈总让我有机会接触到理论的前沿,站上了更高的高度。” 陈松林说。


  而在研发中心基础研究部经理冯亚东身上,则有重回南瑞继保工作的故事。


   1999年,冯亚东硕士毕业后就到南瑞继保工作。两年后,他决定辞职到北京和同学一起发展。“辞职时,沈总两次与我深入交谈,希望我能够继续留在公司。 但我已经和同学约好了,所以我还是选择了离开。”冯亚东说,“我在北京的那段时间,手机号码就变了两次,但沈总一直与我保持联系。最后一次是通过发电子邮 件,沈总才找到了我的电话。2002年5月,沈总很兴奋地对我说,葛洲坝至上海南桥直流项目国产化基本上敲定了,研发直流保护系统这样的项目可以让人大施 拳脚,希望你能回来参与。”
  “其实,在公司的时候,我只是一名普通员工,与沈总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。沈总就是这样,他默默关注着每个技术人 员的成长。最终,沈总的真诚和胸怀感动了我,我决定重回南瑞继保。2003年6月,在离开公司两年后,我又回来了。”在直流保护项目上,冯亚东和同事们做 了上千次的试验,解决了一直困扰他们的技术问题。重回南瑞继保,他找到了位置,找到了感觉,也干出了成绩。

  陈松林和冯亚东只是南瑞继保送出去和请回来的代表,在沈国荣的眼里,人才比什么都重要。


  “脑力激荡会”


送出去,请回来的,沈国荣关心备至,留在企业创业的一线人才,南瑞继保更是呵护有加,创造一种氛围让他们人尽其才,才尽其用。

  身为院士,沈国荣理所当然地是南瑞继保的技术权威。不过沈国荣从不摆权威的架子,他谦虚地说,“我只能算个打杂的,年轻人在一线搞科研,他们都比我强。”沈国荣努力创造一种氛围,建立一种机制。
   “脑力激荡会”就是其中之一。在南瑞继保,员工们对沈国荣的印象是“连走路都皱着眉头思考。”每天,沈国荣总要到各个研发部门转转,每到一处,都要询问 一下该部门的最新进展,哪个项目遇到了难题,哪个项目取得了突破,哪些项目还需要协调……由于他是搞技术出身的内行,对于团队在研发中出现的问题,他都及 时给予指导;对于困惑业界的不少技术性难题,他就干脆坐下来,和大家一起探讨,给予建议。“畅所欲言、大有收获”,技术人员把这种学术讨论会称作“脑力激 荡会”。
  “脑力激荡会”上出成果。在母线保护上有个抗电流互感器饱和问题始终没能解决。正是在一次“脑力激荡会”上,研究人员突然灵感迸发,看到了希望。在沈国荣和技术团队的协作攻关下,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功,成果获得了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  这几年,一个个创新的思路在“脑力激荡会”上碰撞出火花,一项项科研成果在“脑力激荡会”上走向成熟,一个个年轻人在“脑力激荡会”上成长起来……
  在南瑞继保现有的近200人的研发团队中,1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,2人获得江苏省青年科技奖,15人入选国家和江苏省各层次人才培养计划,90多人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。


  把人才的创新潜能发掘出来


   南瑞继保有一个年轻化而又充满创造力的高知团队。据介绍,公司800名员工,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5%,具有硕士、博士学位占33%,而且多是清华等名 校的高材生,年龄也多在30岁左右。这些年轻人到了南瑞继保以后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。他们的创新潜能会被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,为此,沈国荣和他的同事们做 了大量细致的工作。

  近年来,随着公司的发展,每年有一两百名知名高校的大学生、研究生加入公司大家庭。他们一来报到就被妥善安置。生活上他们 一点都不要操心。工作两年甚至不到两年,公司就会帮他们租房,公司还贴息让他们分期付款团体购房或自己购房。“技术人员需要报酬激励,但整天讲钱也不行。 要让他们工作有前景,相互之间关系和谐,将个人发展与事业结合起来,让他们有成就感。”沈国荣说,“和谐、团结、协作,这样的文化氛围才是吸引年轻人才加 盟南瑞继保的关键因素。”

  说起南瑞继保对人才与创新的重视,公司财务部经理蒋忠永告诉记者两个细节:每年,在确定公司员工工资时,沈总总会主 动提高公司员工的收入水平;沈总对研发中心格外的“偏爱”,记得有一次开年终管理会议,沈总特别表扬一位研发中心员工画线路板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。正是 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上,沈国荣关心关注着公司每个科技人才的成长。

  工程设计中心副主任尤旦峰刚来到南瑞继保时,被安排做工程试验,一心想搞 研发的他有点心浮气躁。沈国荣知道后,多次找他谈话,开导他说,“任何人都要从基础工作做起,我们产品的工程化是非常重要的。公司所有员工,包括科研人员 都必须从工程做起,研发决不能闭门造车。”尤旦峰豁然开朗。从此踏踏实实在他的工程岗位干出了成绩。

  “工作紧紧张张,心情愉愉快快,经济宽宽裕裕,左邻右舍和和睦睦。”这是年轻人对南瑞继保工作环境的朴素描述。透过这些朴素的话语,我们看到“和谐”二字,正是这种和谐的环境,让南瑞继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自主创新的奇迹。